塞尔维亚的“区域性”强国梦,已经不可能了,现在人口仅剩660万左右,综合潜力已经
塞尔维亚的“区域性”强国梦,已经不可能了,现在人口仅剩660万左右,综合潜力已经大不如前了。但这660万人口的盘子,抠掉伏伊伏丁那的170万,核心地带连500万都凑不齐,说难听点,还不如中国昆山一个县级市的人口多。昆山2023年常住人口212万,可GDP能顶塞尔维亚一半,人家还能造芯片,塞尔维亚的主力产业还是挖铜矿、种玉米。人口少的短板,往哪补都硌得慌。劳动力市场就那么大,贝尔格莱德的汽车工厂想扩产,招个焊工都得从波黑边境挖人,月薪开到800欧元才有人来,比首都平均工资高30%。2023年大学毕业生里,30%揣着文凭去了德国、奥地利,学IT的去慕尼黑敲代码,学机械的去斯图加特拧螺丝,留在国内的,要么考公务员,要么去中资工厂当技术员,本土企业想攒个研发团队,比凑齐一桌麻将还难。经济账本更是经不起细算。2023年塞尔维亚GDP刚过700亿美元,还不如中国无锡一个地级市(1.4万亿人民币,约合2000亿美元)。支柱产业里,农业占10%,靠卖玉米、李子干撑着;工业里大半是外资企业,比如中国车企在诺维萨德的工厂,造的电动车大半出口欧洲,赚的钱大头汇回国内,塞尔维亚只能拿点税收和工资。想搞点高端制造?全国像样的实验室不超过5个,连修高铁的技术都得靠中国援建,这种家底,别说当强国,能稳住民生就不错了。军事上更是没法跟周围比。现役军人2.5万,坦克还是T-72改改修修,导弹最多打100公里,而隔壁匈牙利光从德国买的“豹2”坦克就有44辆,还请了美国教官驻训。克罗地亚虽然人少,可海军有导弹艇,空军有F-16,背后站着北约,真要是起冲突,塞尔维亚的战机刚升空,北约的预警机就能在罗马尼亚上空盯着。2023年科索沃边境对峙,塞尔维亚调了坦克到边境,结果北约派了2000名士兵增援,最后还是塞尔维亚先撤了。连地理条件都不给力。南斯拉夫时期还能靠克罗地亚的港口出海,现在海岸线被黑山、克罗地亚分了个干净,塞尔维亚成了内陆国,出口货物得借道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港,每吨货被收15欧元过路费,一年下来光这一项就多花3亿美元。人口结构更是催命符。出生率1.4,比欧盟平均水平还低,65岁以上老人占19%,养老金支出快把财政拖垮了。劳动力不足直接拖累经济,2023年工业产能利用率才70%,汽车厂想三班倒,愣是凑不齐第三班的工人,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被土耳其抢走。周围一圈北约国家,早就把塞尔维亚围成了铁桶。匈牙利是北约里的“温和派”,可去年也跟着北约搞了“联合盾牌”军演,坦克就在塞尔维亚边境50公里处开炮。罗马尼亚更直接,允许美国在康斯坦察建军事基地,战机起飞15分钟就能到贝尔格莱德。就连以前的“兄弟”克罗地亚,现在也跟着北约吆喝,2023年还拒绝塞尔维亚的农产品入境,理由是“检疫不达标”,明摆着给小鞋穿。塞尔维亚想靠“铁腕”撑场面,可手里没硬家伙。总统武契奇喊着“绝不放弃科索沃”,可真到北约施压时,还得坐下来谈。嘴上说“要发展军工”,可全国最大的军工厂一年产值才2亿美元,连克罗地亚的军工企业都比不上。2023年想从俄罗斯买S-400,怕北约制裁,最后只敢买几套防空导弹,连俄罗斯教官都不敢请,只能自己摸索着用,这就像拿着猎枪想对抗装甲车,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。